Featured Post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知道不改,将错就错就不对了——评武汉大学学子诬告案

  我们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知道不改,将错就错就不对了。校园治理,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无论如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校规)为准绳”,是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法院判决,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了认定,属于事实的认定,这个法院判决的事实认定,应当其效力是高于学校给出的事实认定的。当然...

显示标签为“学习笔记”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学习笔记”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5年6月10日星期二

制度性问题要制度性解决,评家属取现的合理诉求与银行的法定职责

        前言:银行错了吗?没有。公证处错了吗?没有。家属错了吗?也没有。那么人死在银行,到底是谁错了?

本人综合各种消息,认为事情的真相是,医院已经告知家属老人已经时日无多,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就在这两天。家属发现老人名下还有大量存单存款,如果不在老人生前取出来,将来必须走遗产公证流程,耗时耗力耗财。

本人在公证处见过做遗产继承公证的,当事人跑公证处很多次,每次都可以发现新的依法享有继承权的人。就跟已经大量报导的,独生子女无法享有父母财产的完整继承权,七大姑八大姨都有部分继承权。

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

Win11 访问 Win10 共享文件夹疑难解答指南(附插图)

问题背景:

用户在重装 Win11 系统后,无法访问局域网内 Win10 电脑上设置的共享文件夹。其他电脑可以正常访问该共享文件夹,排除 Win10 共享设置问题。在Gemini AI的帮助下,作者花费一天的时间终于找准原因,并解决了问题。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

重建民國(蔣介石重回1936)——第三章:事变前夜

 

19361211日,西安,少帅府。

夜色深沉,冬夜的寒风穿过庭院,卷起几片枯黄的树叶。张学良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朦胧的月色,脸色凝重。身后,煤油灯的火焰轻轻跳动,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整个西安城此刻依然平静,只有他知道,明天,将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天。

 

重建民國(蔣介石重回1936)——第二章:最后的文谏

 

一、雪夜中的对峙

19361211日,西安 临潼华清池

华清池外,朔风呼啸,西北的冬夜寒气逼人。屋内烛火微晃,映照着桌案旁三道身影——蒋介石居中而坐,面色沉静,目光如炬;张学良与杨虎城分列两侧,神情肃穆。

这是事变前的最后一次劝说,也是三人之间最坦诚的一次交锋。

张学良先开口,语气沉稳但带着一丝恳切:“委员长,东北已亡,华北危急,您真的认为此刻还能再打内战?倘若再拖延下去,日本的铁蹄就要踏遍整个中国了!”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

量变引起质变:从学校臭肉事件看食品安全问题

 量变引起质变 是一条基本的哲学原理,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渐进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质的飞跃。学校臭肉事件正是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事件的深层原因分析

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学校臭肉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学校管理混乱、企业道德缺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监管缺失: 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地发现和遏制问题。
  • 管理混乱: 学校对食堂的管理松懈,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 企业道德缺失: 食品供应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采购、销售变质食品。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深入分析:立场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为何不同

 立场,即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角色以及所持有的利益,是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看法的重要因素。不同立场的人,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角色和所持有的利益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态度自然也会产生差异。

2024年10月22日星期二

内因乃事物变化发展之依据:其方法论意义深邃而悠远

内因,作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即事物内部的矛盾,乃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核心驱动力。它决然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发展趋向以及规律。内因恰似一个事物的“胚芽”,蕴藏着其生长、发展、变化的全部潜质。

内因居于首位:不管外部条件怎样变迁,事物的根本发展态势皆由内因裁定。一粒种子,不管置于肥沃的土壤亦或贫瘠的土地,它最终都会长成什么,此乃由种子内部的遗传基因所决定。

内因决定发展方向: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走向。譬如,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事物的发展并非外部力量施加的产物,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正是由于内在矛盾的持续运动与转化,方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内因与外因: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简要概述

 

概述

世界观 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方法论 则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手段。它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是世界观在实践中的体现。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何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这句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唯物主义的核心。简单来说,它告诉我们:

  •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也就是物质。无论我们是否感知到它们,这些物质都始终存在。
  • 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意识产生的基础。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而不是相反。
  • 意识是第二性的: 人的意识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和反映的结果。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异同点

 客观存在客观实在这两个概念在哲学上经常被提及,它们都强调事物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客观存在

  • 含义: 指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存在性,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
  • 范围: 范围较广,既包括物质世界的事物,也包括精神世界的事物。比如,桌子、椅子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思想、情感也是客观存在的精神。
  • 特点: 独立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多样性: 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类。

世界是物质的:一个哲学观点的深入探讨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 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无论是我们能感知到的,还是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物质范畴。
  • 运动变化: 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从宇宙的膨胀到微观粒子的运动,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 多样性统一性: 物质呈现出多样性的形式,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物质性。
  • 可知性: 通过实践,人类可以认识物质世界,揭示其规律。

深入讲解为什么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两点论,两分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看到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那么,为什么要坚持这种思维方式呢?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人的回报相统一的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在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价值的实现既包含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包含了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意识的能动性: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不仅能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还能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创造出新的事物。

疫情期間醫院停業之探討:政策背後的考量與困境

 

疫情期間醫院停業之探討:政策背後的考量與困境

疫情期間,許多地區採取了醫院停業的措施,此舉確實給民眾就醫帶來諸多不便,甚至危及部分患者的生命安全。那麼,相關部門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這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深層原因呢?

政策制定的初衷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无论是自然界、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充满了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包含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

2024年9月1日星期日

Windows 11 访问 XP 共享打印机教程

 

WindowsXP
启用Guest帐户
右单击桌面 我的电脑,选择 管理
打开 计算机管理

依次展开:系统工具 > 本地用户和组 > 用户
在右窗格双击 Guest,取消勾选 帐户已停用
单击 确定

修改组策略,更改访问文件共享时身份验证的默认设置:

开始 > 运行,输入:gpedit.msc(组策略编辑器)
单击 确定

彈窗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