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把不听劝的权力还给我们



湖南警察在昆明长水机场公然索贿的行为,是沸沸扬扬,虽然当事警察已经被带走,钱也被退回,但暴露的最本质的问题却没有处理。

首先,各省公安机关驻机场工作组,对其正式的授权应当是劝返一类的,当初建立的原因也是因为疫情讲非必要不旅行,加之东南亚出现针对中国人的严重犯罪,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在机场对本辖区居民进行劝返,阻止公民出境。

当然,根据我们的法治理念,公安机关有劝的权力和职责,但普通民众也有不听劝的权力,因为劝是没有法律强制性。依据法律法规,只要没有被依法限制出境的公民,都可以凭有效证件通过海关自由出入国境,任何人不得阻挡,限制公民自由。

湖南公安为什么不在出入境管理系统限制公民出境?因为他们害怕边境海关为当事人出具限制出境的证明,证明是他们禁止了当事人正常出境,只要当事人没有违法犯罪事实,可以凭借海关出的证明起诉公安机关要求赔偿。

不知道驻机场的公安工作人员阻止公民出境的,是否出具凭证?

相对于一个小警察的命运,我更想知道的是,所谓的报备这件事本身的合法性在哪里,依据的是哪部法律第几条第几款?都2024年了,难道出个国,除了合法有效旅行证件,还要再办个路引?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内因与外因: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正文 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例如,种子萌发、成长为参天大树,其内在原因在于种子内部蕴含着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最终导致了植物的生长。 内因之所以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事物不同的发展道路。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是指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影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对种子的萌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加速种子的萌发,反之则会延缓或阻碍种子的萌发。 外因之所以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因,内因就不能发挥作用。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不同的外部条件会对事物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外因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具体形式:  外因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具体形式,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因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影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就是说,外因的作用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实现。 例如,一把铁在常温下是固态的,如果将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它就会熔化成液态。在这个过程中,加热是外因,铁的熔点是内因。加热的作用是通过改变铁的内部结构,使其达到熔点,从而使...

深入分析:立场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为何不同

  立场 ,即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角色以及所持有的利益,是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看法的重要因素。不同立场的人,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承担的角色和所持有的利益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态度自然也会产生差异。 为什么立场会影响人们的看法? 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  不同立场的人往往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源,获得的信息也存在选择性。例如,一个企业高管和一个普通员工,他们所接触到的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渠道和内容肯定是不同的。 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立场会塑造不同的价值观。例如,资本家看重利润,工人看重收入,他们对同一项经济政策的评价自然不同。 利益的差异:  不同立场的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例如,环保主义者和企业家对环境保护政策的看法往往存在分歧,因为他们的利益诉求不同。 认知框架的差异:  不同立场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知框架,即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认知框架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筛选、解释和整合,从而导致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 具体分析 阶级立场:  不同的社会阶级拥有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地位,因此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例如,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所拥有的利益不同。 阶层立场:  不同的社会阶层也会影响人们的看法。例如,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 身份认同:  不同的社会身份(如性别、种族、民族、地域等)也会影响人们的看法。例如,女性和男性对性别平等问题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组织立场:  不同组织的成员,由于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例如,政党成员、工会成员和企业员工对一项经济政策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 结论 立场是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看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立场会导致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价值观的形成、利益的追求以及认知框架的构建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理解立场对人们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进一步探讨 如何克服立场差异带来的分歧? 如何促进不同立场的人们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

关于建立诈骗电话举报平台及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建议

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从根本上解决针对我国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诈骗电话举报平台 1. 收集诈骗电话信息: 公共安全部门应设立全国统一的诈骗电话举报平台,用于接收群众举报的诈骗电话信息,特别是尚未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诈骗未能成功的线索,以弥补现在只能是被骗成功之后才能报警处理,以及现有的垃圾信息举报平台的不足。 2. 数据共享与核查机制: 举报平台收集的号码信息将转交运营商核查其用户实名信息,并通报号码归属地公安机关及用户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展进一步调查。 3. 推动侦查与责任追究: 重点核查以下情况: (1).  号码使用者与实名登記信息一致: 则用户本人或者其所在单位可能涉买卖公民信息等犯罪,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  号码使用者与实名登记信息不符: 进一步调查电话卡开户环节,若是用户本人开通,则可能涉及非法买卖电话卡犯罪;若不是用户本人开通,则需要追究运营商及其具体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如与其他人相勾结,利用权限使用违法使用公民信息,违反实名认证程序违规开卡等)。 二、强化运营商的法律责任 1. 实名制落实与信息存档: 要求运营商妥善保管开户实名认证的影像信息至号码注销后5至10年,以便随时调取核查。 2. 严厉惩处违规行为: 若运营商无法提供相关信息或存在违法行为,应承担以下后果: (1). 全额赔偿因诈骗号码造成的经济损失。 (2). 对不当所得(如涉诈号码支付给运营商的所有通话费用,短信费用)处以万倍以上的罚款。 (3). 通报责任运营商的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及相关领导实施降职或撤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修订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 1. 无效化宽泛授权条款: 现行隐私条款中允许企业默认转让用户信息至第三方的条款应视为无效,以杜绝个人信息的滥用。 2. 加强企业合规性监管: 明确用户随时有收回个人信息授权的权利,并可以要求对方全面删除用户本人信息。并对违法企业予以严惩,情节严重者直接吊销其经营许可。 四、个人信息保护与反诈骗工作结合推进 1. 从源头治理诈骗: 通过完善实名制、举报机制和运营商责任追究,切断诈骗行为的技术支持与资金链条。 2. 同步强化信息安全: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将其作为反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信息泄露成为诈骗行为的助推器。 五、预期效果 尽管初期...